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放纵欲望的毛病能够医治,但固执己见的毛病却不好医治;来自事物的障碍可以消除,但死搬教条的心理障碍却难以消除。
“外伤易医,内伤难治。”外在看得见的东西总是好处理的,可人内心看不见的想法就难以琢磨了。正所谓“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做人无法通情达理,是因为心中有个自以为是的魔障。对待外界的障碍,只要用心就能扫除,而心中魔障却有太多的内因深藏于思想,使你难以对它大动干戈。
做人处世不能固执己见,只凭经验和教条做事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障碍。障碍不除就会影响办事效率和人际关系。而要驱除“心魔”,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因为它藏于你的内心深处,一碰就会痛彻心扉,只有自己痛下狠心才能将其连根拔起。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名利和欲望不一定都会戕害人的心性,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戕害本性的最大祸源。声色之事不一定就能妨碍道德,自作聪明的行为和举措才是破坏道德的最大障碍。
名利、欲望、声色的诱惑虽大,但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这些外物便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说戕害人性的祸源不一定是外物,它更多时候来自于人的偏私和狂妄。“聪明反被聪明误”,想法偏私狂妄的人往往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偏执己见而听不进任何违逆的言论。这样的人如果当权,往往会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不仅行事全凭一己之喜好,而且心胸狭隘、顽固不化,没有容人之量。试想当一个人的心灵受到本身邪妄的想法荼毒至深时,那原本善良的本性还能不变质吗?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心中偶然领悟的意境就是一个最佳的境界,事物是天然形成才能显出真正的机趣,如果刻意增加一点来调整修饰,情趣就减少了。白居易说:“无事可想时心情最舒畅,自然吹来的微风才最清爽。”他的话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物出天然才是真美,不加雕饰才能意趣天成。做文章也是一样,灵感来时要抓得住,若只一味闭门造车、堆砌藻饰,即使做得满眼繁华,也难免缺乏生气,不过入得二三流。而诗人的风流高雅,在于能读懂平淡的生活,每一缕空气都使他感到新鲜,每一次太阳升起在他眼里都与昨天不同。那些每日故作赏花弹琴、咬文嚼字的人,只能证明自身的庸俗和诗意的匮乏。
美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来到身边,又会在不期然时离去,如果只是埋头苦读,或忙于布置,就会与它擦肩而过。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真正会读书的人,要读到手舞足蹈、心领神会时,才不会陷入文字的陷阱;真正会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全神贯注、物我相容时,才不会拘泥于事物表面的现象。
- 最后还应指出的是文人受托写作碑铭墓志中的文字往往对墓主有所粉[图]
- 孟子说“行仁义就是了杀死一个无罪的人就是不仁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图]
- 惠能大师说那位大师所说的仍然存在着知见的弊端所以让你没有了达[图]
- 为什么写下?是记录异常情况冬十二月纪叔姬去世修筑诸邑和防邑的[图]
- 从 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算起我成为袁行霈老师的学生已经有半[图]
- 其校书官集贤书院掌管、校理图籍的官员三馆宋朝沿袭的唐朝制度分[图]
- 贞士无心邀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图]
- 第四十四篇《说疑》述说君主难以识别的各种奸臣行径是韩非论述治[图]
- 兄长照顾弟弟弟弟敬重兄长这是人间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要求即使双[图]
- 玉四等来得知叔父大人病势稍加得十三日优恤之旨不知何如?顷又接[图]